运城国华艺术职业中学
戏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3-11-28 | 58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戏剧表演。

专业代码:750204

二、 入学要求

初中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 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

四、 职业面向

 

序号

对应职业(岗

 )

职业资格证举

专业技能方向

1

演职人员

相关等级证书

表演、音乐、舞

2

导演、舞美


舞美设计、编导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 应地方文化艺术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剧团、剧组、旅游景区、

艺术团体、单位艺术岗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艺术才能、表演水准、良好的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


 

 

 

 

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较强的人际沟通与社会工作能力,德、 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面向全社会,全行业。从事表演、播音、编

导、影视等相关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掌握表演和编导等相关能力和必需的理论知识;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具备扎实的表演基础

2、 能力要求:

胜任演员工作岗位,具有相关行业管理的专业技能;

胜任编剧、舞美、编导等工作。

3、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关心和尊重他人,具有良好的

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奉献精神;

具有高尚品格、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具有较强的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人际沟通、组织管理和

评价分析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合格

标准。

 、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1 、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等职业学 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立德树 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帮助中等职业 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 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和心理健康 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

才。

思想政治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与初中道德与法 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相互衔接,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 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思想政治课程的 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 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 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培育 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2)  语文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 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自主的言语实 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 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发展思维能力, 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语文课程对于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任 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 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 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

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的指导下,研究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并 加以叙述和阐释的学科。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  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  作用。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可以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增长智慧, 以史为鉴,更好地把握今天、开创明天。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是各  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  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  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

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

(4)数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基 础,是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数学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服务中发挥着  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课程是数学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掌握基本数学思想、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理性思推和科

学精神的主要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  基础课程,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具 有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等特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 的任务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 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具备中等职 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在继续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运用数学知 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 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工近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顺,增强创

新意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5)英语

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通用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 重要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载体,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兼有工具  性与人文性。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帮 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  言实践活动,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  审美情趣;理解思维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6)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涵盖了信息的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加工等各种技术。


 

 

 

 

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建设创新型 国家、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基础支撑。提升 国民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新力,提升全社会 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中等职 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助于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 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

感,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与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围绕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吸纳相关域的前沿成果, 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增强信息意 识,求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与学习技能,提高参与信息社会的 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为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7)体育与健康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 织的社会活动。健康不仅指躯体没有疾病,还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良好和道德健康。体育与健康能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提高人的健康

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程。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 方法的传授为主要内容,以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 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对于建 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 要意义。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 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使学生养成终身体 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强健体魄, 具备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必备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引领 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

才。

(8)艺术

艺术是人类运用特定媒介、形式和方法表现社会生活、表达思想 情感、传播信息及反映审美意识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艺术是特殊的意 识形态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深刻反映和 影响着人类生活与社会文明发展艺术能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 审美启迪,具有温润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 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包含音乐、美术、舞蹈、设计、 工艺、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相 关课程相衔接,具有思想性、民族性、时代性、人文性、审美性和实

践性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要


 

 

 

 

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以美育人,以文 化人,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艺术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积累和掌握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 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 美好心灵,健全健康人格,厚植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

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9)心理健康(公共选修)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 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 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 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 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 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 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 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

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10)礼仪修养(公共选修)

为贯彻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一轮中等职 业教育课程改革德育课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实

际,结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需要,选修了


 

 

 

 

《礼仪修养》这门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礼仪类课程的教学用书, 以期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使学  生掌握礼仪常识、养成优雅行为、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初步具备文明、 礼貌、优雅的职业素质,从而为求职谋业、走上职业岗位、增强竞争

力以及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技能)课程

(1)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是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 律,指导人们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提升人

们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艺术的各种功能的学科。

 

1、系统地阐释艺术活动的基本状况,使学习者确立科学的、进步

的艺术观;

 

2、了解艺术活动各个环节的密切联系,探讨艺术活动的规律和特

点;

 

3、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创作、接受和批

评。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艺术概论对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 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适应现代生活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中等职业 学校艺术概论课程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获

得必备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

才。

(2)舞美

舞台美术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 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 计。其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 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

氛。

1、 给予戏剧"恰当的要出空间区域"的舞台,是启动戏剧进行传

情达意的开始。

2、"为表演提供富有充分表现力的动作支点和动作道具"的舞台

推动戏剧传情达意的深入。

3 "为观众提供想象空间"的舞台,是戏剧进行传情达意的完善。

 

(3)编剧、编导

 

主要培养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艺术创新能力,具有广播电 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能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影视制作机构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 编导、策划、撰稿、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 专门人才。在不同院校的具体校考中,又分为:电视节目编导(电编)、

电视文艺编导(文编)、电视综艺编导(综艺编导)或称广播电视编导电


 

 

 

 

视编辑方向、文艺编导方向、综艺编导方向和电视节目制作方向等不

同具体专业。

 

(4)播音主持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掌握播音与主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语言播报和表达、播音与主 持专业能力,从事新闻播报、新闻与专题片配音、现场报道及各类节

目主持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表演学

中国表演教学体制中存在的"三教"(教材、教师、教法)问题,表演 专业招生中的人文素质考察、教学计划的调整以及表演教学管理等方 面的改革受到重视。表演教学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表演元素 教学应贯穿始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

(6)影视鉴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影视发展的历史有全面、亲统、深入的 认识。我们虽然从小就接触一些影视作品,但对影视作品的认识总是 感性的。看过几遍就忘记了,很少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通过影视教 育,我们可以全面、系统了解影视的成长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哑剧、黑 白片,到后来的“声色俱全”的作品。从只看情节,到懂于一些拍电影 专业手法。从只看演员表情,到关注电影配乐的使用。这种深入的了 解,使我们们对影视作品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皮毛,而能够知晓一些影

视制作上的事情,拓完知识面。影视作品里有对过去事实的反应,也有


 

 

 

 

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7)人际沟通(专业选修)

人际沟通是一门艺术,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我们在处理和谐的人际 关系。《人际沟通》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在医疗系统实 践中的人际沟通能力,树立自信,以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今 后的工作和生活。课程学习的要点主要有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理念、 类型、方法、技巧以及在不同情境下与不同人员的沟通模拟训练。通 过形式多样的体验性实验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探索人际 交往的秘诀,掌握沟通的技巧,能够应对在不同层面中,与不同人群 的沟通,并能有效处理人际冲突。明确医疗系统工作中人际沟通的重

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

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我校本专业专任教师4名,外聘设计专业课教师2 名,各专业课教 师齐全。现有教师完全能承担本专业的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 修课的教学任务以及对学生实习的指导任务。专业教师队伍教学经验 丰富,学历层次结构高,科研能力强。专业课专任教师均具有与任教 专业对口的本科学历,学历达标率100%,所有教师均取得了中等职

业学校教师资格证。

(二)教学设施


 

 

 

 

学校基础设施设备较为完善,为该专业配备了有多媒体教室2 个    1 万余册,专业实验设备价值7万元,校内实训基地1个。

校外1个。

(三)教学资源

按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教材全部选用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

教材、在原有图书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备、完善与专业有关的 图书文献资料,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数字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质量的提

高、高效并与时俱进。

(四)教学方法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实施分组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以教研 活动为载体,开展“人人上公开课”活动,优秀教师示范课活动,每 学期开展一次全体教师参与的优质课评比活动,达到以赛促学、以赛 促改,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

(五)学习评价

倡导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理 论评价、学习发展过程性评价、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评价、学生特殊技 能性评价、行为规范评价、企业岗位就业能力和表现、学生互评等。 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

系。

(六)质量管理

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专业剖析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之间的良性互动


 

 

 

 

稳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 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的新要求,技术岗位对学生就业的新要求,不断 对专业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规范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 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修订课程,使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加接近行业的需

要、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学生和家长更加满意。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并完成

各实践性教学过程,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准予毕业,发放毕业证书。

1、综合素质评价合格。

2、各学科课程考核合格。

3 、顶岗实习及专业技能考核合格。